新闻

殷杰:人类合作的道德进化解释

2024-07-31 11:19:10来源:殷杰
 

   人类合作的道德进化解释

                                              殷   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

原文刊发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人文研究”栏目,仅代表作者本人学术观点,以下内容为文章节选,转载请注明来源。


“合作如何进化”是《科学》(Science)杂志提出的最前沿125个科学问题中的第16个问题,属于前25个最重要问题之一,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现有的理论大多是运用博弈论等方法描述两人之间互动的二元模型,很难推广至群体合作层面。因为人类会背叛、伪装和撒谎,缺乏道德的人很难维系大规模的长久合作,所以从道德进化视角解释合作可作为探究人类合作之谜的一条新路径。

用道德解释人类合作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人类合作是否一定需要道德,或者道德是否人类合作的必要条件?第二,道德如何能够促进人类超级合作并成为持久存在的一种规范。与之相关的理论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侧重于解释合作互动中是如何出现道德的,包含了道德在人类合作进化中出现的必然性。比如,“道德即合作”(MAC)理论把道德视为解决合作冲突的方案,但无法说明道德之于合作的必要性;基于生物市场理论(BMT)的伙伴选择模型(PCM)展现了合作进化与道德起源之间连续性关系的“大图景”;托马塞洛的理论强调了合作对于道德起源的重要性,但这并没有证明合作能够塑造道德,并且和伙伴选择模型一样,其“二元”道德面临无法推广至群体层面的困境。第二类侧重于解释道德之于人类合作的重要作用,包含了道德规范对促进和维持人类合作的重要意义。其中,金迪斯等人的BPC模型暗示了道德是人类形成合作的一种前提条件,但和伙伴模型、托马塞洛理论一样很难推广至群体层面。斯坦福德讨论了道德偏好和道德规范的区别,强调了外化的道德规范对于人类合作的重要作用,但并不认为道德外化是人类合作形成的必要条件。

从解释的概念背景看,人们对道德本质的理解还存在较大争议,而很多理论存在将合作近乎等同于互动来掩盖人类和非人类合作的差异问题,这些都对两类理论构成了挑战。从解释逻辑看,第一类理论体现的是合作进化中道德出现的必然性,第二类理论只能说明道德对现有人类合作的重要性,并不能说明道德就是人类合作形成的必要条件,无法支持第一类理论的合作中出现道德的必然性。对于这两类解释理论来说,合作互动中出现的道德与维持促进人类合作所需的道德在解释逻辑上存在分歧,且大多数理论仍旧缺乏明晰的合作进化驱动机制,从道德进化解释人类合作的逻辑思路并不清晰完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合作与道德含义及其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从道德进化视角解释人类合作更加一致的新思路。

第一,从选择性特征出发重新界定合作的含义。合作不仅是一种包含简单协作的规则,更核心的在于包含合作者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行为。基于选择行为的合作定义与参与者认知能力无关,可以在人类和非人类之间构建起一种连续性的合作范畴。在此范畴下,具有不同“强度”道德的群体会形成不同的合作形态、合作规模和合作效率,进而获得不同的竞争优势。这是解释合作进化与道德起源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认知能力的提升导致人类合作网络的复杂性以及维护大规模合作所需声誉信息成本的上升,道德实际上是降低人类合作声誉信号信息复杂性和成本的一种有效策略。认知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信息交流和声誉评估,而简明的道德规范可视为社会网络中一种有效的声誉编解码器,通过降低合作中的信息复杂性和成本来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合作。

第三,基于伙伴选择模型可以描述合作进化与道德起源的市场化驱动机制。一方面,伙伴选择模型可以在不预设个体具有道德意识的前提下,为不具备认知能力(或只有简单初级认知能力)参与者条件下的合作进化与道德起源提供动态的市场化驱动逻辑;另一方面,伙伴选择模型基于利他主义的市场化建模方法,为具备高级认知能力参与者条件下人类合作和道德的进化提供动态的市场化驱动逻辑。由此,在没有认知能力参与者组成的伙伴选择市场中出现了具有道德意义的合作行为,道德在这种市场中逐渐生成,而随着参与者认知能力的提升,道德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成为具有高认知能力的人类保持和扩大合作的一种恒常力量。

综上所述,生物市场理论证明没有道德认知的生物也可以进行具有道德意义的合作。但相比于其他生物,人类所具有的独特认知优势使得更加复杂的大规模合作成为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人类的合作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一种平衡和约束,如果没有道德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合作。一旦在合作中形成了道德,那么这些道德可以在文化传承中不断保存和进化,并对人类形成更大规模群体的互动与合作持续发挥作用,道德也因此成为保证人类持续合作的必要条件。

由此,我们得出了从道德进化视角解释人类合作更加一致的逻辑思路:

一是合作互动中道德起源的解释逻辑:(1)包含选择性的合作可以形成与认知无关的连续性合作范畴,这是道德起源的合作基础;(2)不具备认知能力(或只有简单初级认知能力)的个体通过市场驱动的伙伴选择机制实现合作,部分与道德相关的基础心理机制(比如公平感等)源于这种市场化的进化选择;(3)在具有强认知能力的市场合作条件下形成了竞争性利他主义,市场具有筛选特定道德选择倾向的功能,进而产生了能够促进人类大规模合作的道德。

二是道德维持和促进人类合作的解释逻辑:(1)道德是人类合作网络中最有效的一种低成本声誉传播策略;(2)不同强度的道德会影响个体之间的合作层次并导致不同的市场驱动效应;(3)道德促进了人类合作在形态、规模、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进化发展。
上述两个解释逻辑都体现了道德之于人类合作的必然性,解决了原有两类理论在解释逻辑上存在的分歧,可作为从道德进化视角研究人类合作问题的一种可行路径。
浏览量:3466

网友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编号:(闽)字第:00263号
闽ICP备2021000861号-1